您的位置: 首页 >学员心得

成长的喜悦——影子研修亲历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14 点击数: 字体:【小】 【大】
      我是国培班濉溪组的石秀轩,来自淮南市谢家集区第二中学。
      10月13号,我们一行23人怀揣喜悦与期待,走进了濉溪。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我们在濉溪城关中心校这方新的时空、新的环境、新的人文熏陶下,进一步实现着学员身份的更替,在濉溪县美的城市、中心校美的校园、各位领导和指导教师美的关怀眷顾中,享受了教育的幸福,学习的乐趣,这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笔财富。
      在即将结束实践研修,返回师大的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请允许我代表濉溪组全体学员对为本期实践研修,辛勤付出的各位领导、老师说一声:谢谢你们!
      城关中心校是一个美丽的校园,古朴厚重的石板街给了这座校园以文化的熏陶与滋养。漫步于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二十四孝图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硕大的电子显示屏闪耀着科技的光辉;操场边、楼梯角、走廊上、教室内,随处可见精心设计与制作的格言警句、师生作品。城关中心校以它严谨科学的教育管理、享誉淮北的办学质量,深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与肯定,也折服了我们这些来自全省各地的国培学员。
      中心校的领导非常关心国培学员的学习条件,在办公室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将棋牌社的三间教室专门辟为国培学员的临时办公室,为我们提供了电脑、饮水机、体育用品等便利的办公、生活、运动设施。中心校各位对口结对的老师以他们真诚的做人态度、深厚的学术素养、精湛的教学艺术,给予我们这些学员关于做人、关于教学很多启发。每一次集中上汇报课,校园里忙碌的是朱永登老师、汤中付老师的身影:联系试课与正式上课的班级、提供多媒体教室保障、帮助学员借用随身扩音器及教材......不厌其烦,任劳任怨。丁玉宝老师、王敬先老师、任超群老师、徐英老师对于学员每一们提出的听课要求,都是满口应允,精心备课与授课,为学员们发挥了示范与引导的作用。对于各自对接的学员所上的汇报课悉心指导,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跑前忙后,提供上课的保障。你们是良师也是我们的益友,短短的一个月的时光,我们会铭记你们的深情厚谊,也会把这份来自心灵的温暖继续传递下去。
      实践研修紧张忙碌。四个阶段,环环相扣。每一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融合渗透。朱维东老师对每一阶段及至每一天的研修任务都做了明确详尽的安排。共计35节的磨课,每一节最终呈现的成功的汇报课都经历了反复雕琢与打磨的过程。磨课就是磨人,一遍遍修改教学设计,一字字斟酌语言,食不甘味、夜不能寐是参加磨课学员的真实体会。朱老师不但亲自指点迷津,还于每个周六的下午,请来濉溪县屡获优质课评比大奖的马飞、徐海华、杜磊等优秀青年教师帮助磨课。以他们在全国、全省大赛中所积淀的广阔视野与独特视角,给磨课学员以有价值的启发。其他濉溪组学员也都会本着团队合作的精神参与其中,发表个人对于文本解读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意见,达到了共同进步与成长的目的。对于学员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或困惑,朱老师总会在第一时间内为大家开设相关讲座,例如《关于教学设计的一、二、三原则》、《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今天我们怎样听评课》等专题针对性、实效性强。例如《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这个讲座的开设时间是10月28日下午评课之后进行的,下午五点开始,六点半结束,走出城关中心校的多媒体室时,早已经是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了。行走在返回宾馆的路途中,没有人说累与饿,有的是持续低声的交流和对讲座的回味。如果说新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是唤醒与激活,那么这一个月的实践研修就是一次濉溪组国培学员对学习热情与教育追求的激活与唤醒。35节磨课,700余人次听课,对每一位学员都是挑战和考验,但“累,并快乐着”成了大家异口同声的心声。对于在其他学校研修学员来说避之唯恐不及的汇报课,在这里呈现出争先恐后的喜人景象,甚至于出现王宇老师四次、毛伟三次、王玲赵丽娟等老师两次的可贵情况。蒋哲老师、江菊芳老师、邵世明家处江南,来回要经历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小舟车劳顿,每周的休息时间只有两天,所以这个月中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留守在濉溪,品尝着远离家人的孤寂,只为不错过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实践研修硕果累累。辛勤的汗水浇灌出艳丽的花朵。一个月的紧张劳碌,每一位学员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实践研修阶段的进步与提高。赵丽娟老师新婚燕尔就离开温暖的小巢,怀揣着对教学理想的追求向朱老师及其他学员虚心求教,汇报课《父母的心》及《绿色蝈蝈》非常成功,实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挑战与提升。江菊芳老师以她对文本敏锐而独特的理解,设计的《说“屏”》突破了说明文文体的局限,突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情思的感悟,令人耳目一新。蒋哲老师关于写字课教学的《习惯》反响热烈,受到孙疃中学语文组的邀请,将于近期到该校为全体语文教师开设写字课教学的讲座。毛伟老师语文教学的经验不足,《走一步,再走一步》这节汇报课他上三遍,用他自己的说法是:第一次大汗淋漓,第二次紧张不已,第三次闲庭信步,这种进步使他对未来的教学人生多了一份再走一步的自信。杨娇老师在城关中心校的两次课天壤之别,第一次同课异构《老王》极其稚嫩,而10月30日的《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语文味浓厚,实现了惊艳亮相,华丽转身。肖姗执教的《三峡》、梅兴华执教的《秋天》充分挖掘了文本中的各种景美与情美,提高了各自对文言文教学和现代诗歌教学的理解。我执教的《紫藤萝瀑布》虽然在10月10日的学员汇报课中受到胡明道老师一点程度的点赞,但历经这一个月的实践研修之后,自己感觉那一节课在朗读指导、过渡衔接上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近期朱老师组织的两次送教下乡活动中,我进行了深入的修改和完善,无论是自己的感觉还是听课者的评价,都认为比10月10日的课有了很大的提升。朱老师从35节汇报课中遴选了江菊芳、毛伟、蒋哲、石秀轩的课堂教学视频报送参加了全国“四方杯”语文课堂教学视频大赛,相信会有理想的评比结果。
      实践研修充实快乐。还记朱维东老师第一次给我们开设讨论时,董奇峰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四个字:赤子佛心。他对教育事业有一颗赤子之心,深耕中学语文几十载,成就了他对语文教学的令人仰视的高度。午饭后就到办公室,双休日泡在办公室,又就像是一位在语文教育之旅中取经的苦行僧。但又未见其苦,乐呵呵一幅弥勒状。这种对教育教学的情怀和追求,使学员们深受影响,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作为教师心该往哪里放的启示。除了不定期地到宾馆嘘寒问暖之外,每天下午五点之后会约学员到教育局的乒乓球室或健身房运动。每一个双休日都会约留守的学员聚会,给学员亲人的关怀。朱老师本人不饮酒,但每一次学员聚会,他都会从家里搬来自己亲友送给他的美酒,那份深情岂是几千元的酒所能承载。一颗宽厚、热情的“佛心”让我们对国培、对淮北多了几多的“倾心”。临近研修实践阶段的结束,大家多了许多的不舍,这份不愿离开的不舍,折射出的更多是对朱老师的情谊与心理的依恋。
快乐的那种感觉还来自于学员之间真挚友谊。朝夕相处,潜移默化,大家彼此接受,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好姐妹。清晨与傍晚漫步石板街,双休日相约去喝临涣的棒棒茶、去吃徐州的把子肉。蒋哲老师作为本组组长,如一位仁厚亲切的大哥,尽心尽力地为大家服务。蔡怀飞、兰金灵带来了枕头馍、袁霞老师把母亲亲手做的美食悉数带来,蒋哲、江菊芳、王宇、王梅、赵丽娟、李莎莎等老师家乡的特产让学员大饱口福。陈侠、王玲、陆小萌尽尽地主之谊。真诚、纯洁的友谊在初冬的冷风中依然让我们如沐春风,温暖在身。
      回首这一个月期间的点点滴滴,心中满是成长的喜悦和心灵相通的感动。从下周开始,我们将又要回到淮师大,继续我们的未尽的国培任务。回头看看留下的串串脚印,留下的是无尽的怀思与畅想。我会珍惜,珍惜同窗伙伴;珍惜包括朱维东老师在内的各位指导老师;我会记住,记住这段美好的时光,记住纯真的友情,记住一直默默关心关注我们的崔院长、董教授,记住浓厚的师恩。
      最后,再次感谢国培,给了我们这个深造学习的机会,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感悟;感谢中心校的领导老师,周密完善、热情周到的团队服务,让我们学习顺利,收获良多;感谢师大继教院和文学院,给我们搭建了这个难得的学习交流平台,让我们的人生多了一份厚重的积累。
                                                                          
骨干教师能力提升项目初中语文班:淮南市谢家集区第二中学  石秀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