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培训动态

【“国培2012”系列报道二】扎实推进 “国培计划”校本研修工作有效开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2-12-14 点击数: 字体:【小】 【大】
    校本研修是学员对集中研修阶段所学理论的进一步消化、吸收的过程,也是把教育理念、教育技能、教研能力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融合的过程。 “国培计划”校本研修工作长期以来缺乏有效指导,难以产生优秀成果。今年通过积极探索,我校逐渐形成“专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已成效初显。
    一、加强宏观管理  有效实施监控
    宏观上,运用PDCA质量管理体系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管理,系统规划,有效实施,优化考评,持续改进,促进项目培训循环上升、螺旋发展。具体措施有:
    成立训后跟踪工作小组。检查学员研修和教师指导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校本研修实际效果;
    加大考核力度。学员研修效果考核与学院研修管理考核相结合,双管齐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元考评;
    建立指导教师例会制度。详细了解训后学员研修活动进展情况,调整工作思路;
    制定校本研修工作管理办法、校本研修工作考核量表等相关制度和文件,坚持制度在前,规范引导。
    二、巧设研修专题  杜绝形式主义
    如何避免校本研修松、泛、散的现象,一直以来备受培训专家和管理者的密切关注。项目组总结以往经验,尝试通过训前问卷调查、学员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归纳、梳理学员校本研修各种诉求,形成若干研修专题,采用分组认领的方式,引导学员加强专题研究,重点解决专题领域被的1-2个问题,研修目标明确,方向清晰,普遍得到学员好评。
    三、细化指导方式  解决实际问题
    “专题式”研修离不开“专题式”指导。承担指导任务的教师既是学科专家,也是基础教育专家,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保证了对学员指导的有效性。
    “一对一”指导。为每位学员配备一名学科指导教师,开展定期交流与指导,注重差异性,体现针对性;
网络指导。通过国培网站、QQ群、短信、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学员联系与沟通,开展在线交流、指导,深入探讨学员在岗位研修期间存在的难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
    回访调查。以问卷、座谈会、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参训学员校本研修情况,以其所在学校校长、教研室主任、同行、学生等对其的绩效评价作为考核学员的依据;
    送教上门。组建讲师团分赴学员所在市、县(区),集中进行现场答疑、辅导和教学示范。此项工作在“国培”转岗教师送培送教环节已展现良好效果。

    注:QQ在线指导与交流(谢老师:阜阳市临泉县陶老乡中心学校谢法富;清风:初中化学班主任丁素芳教授、校本研修指导教师)
    四、挖掘学员潜力  生成优秀成果 
    吉林教育学院李元昌专家指出,“问题——探究——问题,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在这条路上走过几个来回,那么一名不合格的教师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合格的教师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就会成为一名杰出的教师。”校本研修即是学员不断发现问题、加强探究、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其成果是导师指导和学员自主研修相结合的动态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成性资源。这种生成与循环是植根于教育教学实际,是提升学员教育教学素养能力和拓展学员专业发展空间的重要契机和有效途径,学员终生受益。
    目前初中化学学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班学员已完成为期1个月的校本研修任务。从学员提交的研究成果看,滁州九中池永明的“金刚石、石墨和C60”、 杨郢中学许能富的“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灵璧尤集中学孙静的“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设计,宿州市萧县黄口中学张中奎的“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的实验改进”、六安市白莲乡中心学校的尹少琼的“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灵璧中学王占的“电解水装置改进”的化学实验,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的同时,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同事们的好评,也增强了学员在实验创新领域内深入研究、深度挖掘的信心和决心。这些尝试和成果,得到了学科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也印证了“专题式”校本研修的成效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