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了方向
“披星戴月”的教学生活早已磨灭了我教学的热情,只剩下了教学的责任。就像对“忙”字的解析,“心的逃亡”“心性的迷失”,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的内心常常矛盾、迷惑、抱怨,总想摆脱捆缚在身上的枷锁,可始终挣脱不开。只有自我安慰,适应吧,可这消极的适应不能让心灵复苏,找不到我要的方向。到了这儿,我才知道“人在红尘,忙是难免的,但是不自知的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再忙也要给自己的心灵放放假”。
现在,我有幸参加了淮北师大的2012年国培学习,终于有了给心灵放假的机会。学习期间,我麻木的心又体会到了情感的激荡,对教学又燃起了久违的热情。聆听着专家、学者的讲学,我如沐春风,如饮甘霖。课堂上有理性的思考,有情感的共鸣,也有智慧火花的碰撞。这些天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要有对文本的深细的解读能力。文学作品之所以有它的魅力,就在于这语言文字的背后自有它的奥秘,语文老师就是要带领学生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去品尝这香甜醇厚的美味,去领略更多迷人的风景。
正所谓“越学习越感到自己的无知”,以前总觉得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能够胜任教学工作了,再说,教学工作那么忙,谁还有精力看书、学习。可是听了好多老师的课,我才觉得自己原来是那样的浅薄。尤其是董奇峰教授、刘胜武教授、常彦龙老师,他们的课深深地吸引了我,他们高深的语文功底,丰厚的人文素养,以及对教学工作的执着与热情,无一不让我折服。常彦龙老师讲课的专题是:小说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教我们如何进行小说的阅读教学,以《孔乙己》为例,告诉我们怎样去寻找小说的切入点,真让我们耳目一新,一篇小说竟有这么多教学方法,而且每一个切入点都能引人入胜。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自己个性化的解读,怎么会有这样独到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常老师又以《香菱学诗》为例,讲解小说阅读要有全局意识,他让我们看了他教学这篇课文的课堂实录,就几个巧妙的问题设计把学生引入文本,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老师的引导、追问恰到好处,给学生架起了与文本、与主人公香菱沟通的桥梁。香菱学诗的苦吟、还有她的笑、别人对她学诗的评价,对这些细节的品味都能放在《红楼梦》这个文化的大背景下,这样香菱的苦吟、香菱的笑都有了依据,她悲惨的身世、遭遇也磨练了她坚韧的性格,也使她在生活稍安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精神的追求,并能从追求中体验到无比的快乐。香菱这样一个卑微的极易满足的美丽女子,生活中是那么的善良可爱,又聪慧好学,却最终在大观园里香消玉殒,她的诗和她悲惨的命运相互印证,令人产生无限的悲凉、也引发读者深沉的思考。课件中人物的影像、歌曲适时的呈现直接打动了所有的人,有了情感的震荡、有了与人物相知、相怜的感受,学生就会文思泉涌,用文字来表达情感,实现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这样的教学怎能不让学生爱上语文,常老师有这样巧妙的设计与引领,这是他丰厚的文学积累的展现,没有对《红楼梦》的深入阅读与研究,就发现不了其中的奥秘,也就体会不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文学作品就犹如一座岛屿,我们不能只看到水上的部分,还要学会潜入水底,才能发现水面下一个更为神奇的世界。很感谢有这样一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深深地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知道语文教学这条路不好走,不付出艰辛的努力,就不可能领略到无限风光。
我此刻的心已找到了方向,在多阅读、多钻研、多积累的基础上去探索语文教学的新路,让自己的课堂也能彰显生命的活力,展现语文的魅力。也许回到现实的教学中,应试教育的大环境又会左右自己的心绪,但我不会再彷徨、犹豫。抛开所有的功利,让自己轻装上阵,做最好的自己,尽情去体验、去享受语文教学的过程,时时地撷取语文课堂上激起的朵朵浪花,汇成一条奔腾不息的小溪,流向心目中的海洋。
(置换脱产初中语文班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