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切己体察,身体力行!”是大学问家朱熹论读书六法中第四法提到的,今日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在《行万里路》上,对于读书,我的认识深了一些!
朱熹的话无怪乎是在告诫我们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把读书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雷夫那里不妨就理解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我要通过这些旅行把孩子们终身受用的课程教给他们。”就是带着这种伟大的教育目标,雷夫把他的孩子们带出了56号教室,去开辟课堂之外的课堂,走上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征程!
也许我们都有过这种想法——带孩子出去走走。但我们往往又止步不前,在“担心危险面前”,在“考虑经费面前”,在顾虑面前,我们只能枉自叹息。在雷夫身上,我们却看到因他疯狂似的努力,把很多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为解决旅行经费的问题,雷夫曾“在摇滚音乐会上看守厕所”,“为冰淇淋公司的产品做市场展示”,“替《洛杉矶时报》送报”,“帮邮递员开车”,虽然那些工作都是雷夫极为讨厌的,但他还是做了,并且做了又做!雷夫的疯狂努力为孩子们开辟第二课堂赢得了可能,当然,雷夫不是孤立无援的,孩子们的自发捐赠,社会的康康解囊,雷夫和他的孩子们终于圆了“行万里路”的梦想!
也许我们中有些人,包括我自己,都无法做到像雷夫那样,但,还是无独有偶,“乡村最美教师”之“豆腐老师”做到了,他就是挑着豆腐担子,于四处吆喝里为孩子们换来了纸和笔,为孩子们挑来了温暖的教室!惊叹雷夫之时,一样为了孩子,我们的“豆腐老师”同样可敬可爱!
行万里路,就是为了读万卷无字之书,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事,雷夫做到了!
“我带班级旅游时,要让孩子们用一种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热情来追求知识的深度!”雷夫把无字之书与有字之书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林肯纪念堂,孩子们对于该人,该地及后人所怀念之因所知甚详;在莎士比亚图书馆观赏《暴风雨》,他们研究剧本,并学着评价演出;他们在旅行中认识了罗伯特.甘奈迪.李将军;了解了“南北战争”……可以说,这些都无法从书本上获得详细说明的知识,在旅行中,在孩子们的亲历中,他们读到了,并且印象深刻。在旅行中,孩子们真切感受到了“历史即在眼前”,“文学就在身边”!我想这就是雷夫的用心之处,这就是读书的奥妙所在!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名胜古迹,山川河岳都值得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学雷夫,带孩子们学过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看看三峡,感受“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幽旷豁达,读了《三国演义》走走荆州,再叹“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万世悲凉……学雷夫,把孩子带进古今搭起的时间隧道里,做一回大读之人!
如果说,生活是一本大书,是一本活书,雷夫和他的孩子们算是真正品味到了这本书的内蕴!
“我通过旅行让他们提早认识‘大学环境’,提早学会‘独立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很多孩子离开父母后都不懂得该怎么生活了,国内的如此,国外的亦如此。雷夫借助旅行,教会了孩子们如何处理金钱,如何恰当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排解寂寞……把未来独立生活之技能教给了56号教室里的孩子们,也把终身受用之课程通过亲力亲为尽收孩子们的智囊袋中,把生活这本活书交给了孩子,并教会了孩子如何生活!
带着孩子旅行,雷夫让孩子们接触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发掘了自身最美好的东西!获得了终身受用的技能!
雷夫有计划的安排外出,鼓励孩子利用读物,给孩子讲解与旅游景点有关的知识,一路走,一路读,雷夫把终身最有用之课程通过旅行尽着力地教给了孩子,这不得不说又是一个奇迹!
轻轻合上《行万里路》的最后一页,真的希望,也有那么一天,我们也能抛下所有顾忌,争取带孩子们一起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摘自国培小语班班级博客 作者:崔凤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