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有感
今日聆听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吴福雷老师的讲座《文本细读与创新教学设计》,竟有学员30人之多!细读文本是近些年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得到的共识吧,此次讲座就给了我们更加明确的认识和提高,不得不说说此话题。
讲座之前,权且叫做引子吧。吴老师表达了对国培班培训这一做法的推崇,过渡到自己12年小学课堂教学生涯,8年地市教研时间,走进教科院只有一年多。他概括一线课堂为“课堂拼搏”,只有“课堂拼搏”,才有精彩。
对于吴老师的感触,我的理解是:文本细读是对语文最真实的接触,是对人生最质朴的思考,是对心灵最温柔的探寻,是对自我最直接得反观。在细读中,我们能品尝到语文散发的芬芳,拥有思考的力量,能破解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难题,能赢得语文教学应有的品位与尊严!这儿句末吴老师用的是句号,我改为了感叹号,这得从两个方面说起:一是就这门学科。社会的广泛共识是只要有文化,或者认得汉字,都可作为语文教师,不具备要求较强的专业性质,比不得数、理、化、英课程,无足轻重;二是从此门课的性质延伸到任课者,也就不具有相应的学校地位,更不用说社会地位。殊不知你医校毕业,但不能立马走上手术台,须跟着师傅学或再进修方可。其它行业也如此吧。但语文教师谁都可以教,而且也不会有什么大不同。赢得语文教师的品位和尊严真的很难。吴老师的感言,极具深刻的思想性,现实性,突出主题,有高度和深度,更值得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深入思考我们所从事的工作。
聚焦文本细读的第一二个内容,解释“文本”、“细度”的概念,第三个提纲(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我认为较之第四个提纲(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所讲的内容有意义。文学批评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来自西方语义学流派,其做法是由文本转移至作者,根本的阅读方式之一是品味,琢磨,推敲,产生灵魂的碰撞,情感的互动。它的意义为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机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语言的灵魂世界,借此提供更多感悟的可能性。课程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从阅读教学出发,为了阅读教学,与阅读教学同行,即是教师通过对语文教材的评析阅读,进行细致、精确地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是为教学实施服务。就看你所站的位置,认识的高低,目的不同,意义就会不同。
一些大家的名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现摘录几句。南帆: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王瑶:在汉语中出生入死。吕叔湘: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王尚文: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夏丏尊:文本细读引发一种读语言的敏感。朱熹: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王崧舟:文本是你美丽的倒影。我的看法是,一个人的阅读,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纯洁人的灵魂,净化人的思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发育史。我对朱熹的“文贵自得”四字最佩服,经典的语句,精辟的概括!
就文本细读的原则(方法)王崧舟的一段话可定为语录:从读者到教者,存在四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深入浅出;第二种状态,深入深出;第三种状态,浅入浅出;第四种状态,浅入深出。最高境界是:深入浅出。最糟糕的状态是:浅入深出。
创新教学设计部分另行述说。
“慢慢走,欣赏啊!”是我在前行中琢磨到的一句,算是我的阅读的结晶吧,但今天吴福雷老师说这句是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中的语句。我在读师范时读过这本书,但没有记忆了。那我算是侵权,盗版了。呵呵,只要是长时间凝聚,从心底流出的,都是精华的,晶莹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文贵自得!
自得文贵?
(小学语文学员李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