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学员心得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随想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1-11-06 点击数: 字体:【小】 【大】
    实习生活已经开始好几天了,在这几天里我们聆听了许多优秀教师的课例,给我们的感触特别深。今天,我们第二组又很荣幸地来到古城路小学,正好赶上相山区首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听到了五节不同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例,真是精彩纷呈。
    首先,这五位老师上的都是第一课时,她们都抓紧了切入点,紧扣“中华不振”来解读文本,课文的第八自然是体现“中华不振”的特写镜头,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点,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这五位老师都把这一段作为重点,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研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最后,“中华不振”成为课堂上蓄积情感、掀起高潮的一个支点。学生也真正理解了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
    文中还有很多重点词语,如“帝国主义列强”“耀武扬威”“衣衫褴褛”“得意洋洋”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做到了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以读代讲,指导学生读进去,读出来,阅读教学要回归文本,要回归文字,这样才能体现语文的味道,有的老师让学生合作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把重点放在第八自然段,通过一遍又一遍地读,甚至握紧拳头读,让学生真正体会出“中华不振”,从而激发学生对帝国主义极度憎恨的情感。也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这篇课文从时间上看离现在已经太远,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状的了解和理解是比较困难的,老师们都通过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了当时我国的贫穷落后,政府的无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再让学生积淀自己的思绪,再一次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真正地理解了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深层含义。

(供稿:小学语文国培学员黄永霞)